坚持人民至上要扮演好“三种角色”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常问自己,怎样才算是群众需要的好党员干部?本人认为,党员干部唯与民同住、替民发声、为民服务,扮演好“三种角色”,方能做到取信于民,成为群众需要的好干部。
与民同住,扮演好人民群众的“自家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只有主动走家串户,把自己当群众的“自家人”,说农家话、吃农家饭、做农家事,做到“脚上沾满泥土,心里装着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够跟他们一起喝粥,一起下田,在一条板凳上聊天,一个炕上唠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受到村民的欢迎,真正成为老百姓的“自家人”。唯扎根在人民群众中,用诚心、爱心、耐心到群众的“田间地头”去,跟群众想在一起,走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方能成为人民群众的亲人。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沈浩...一个个熟悉的好干部名字,哪一个不是把群众视着比自己的亲戚还亲,换来的都是群众把干部永远铭记在心。
替民发声,扮演好人民群众的“宣传员”。让更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党员干部当好“宣传员”,重点是传达到位,确保基层群众准确接收。政策用语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可能是凝练的、晦涩的,党员干部在宣传贯彻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在保证政策不走样的基础上巧用地方俗语俚语、方言土话宣传,确保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方针路线传达到位,将惠民利民政策贯彻到位。要及时把群众的诉求传达出来,有困难的就解决问题,有矛盾的就纾解矛盾,需要帮助救扶的施加援手,要把群众的疑难杂症置于自己工作的出发点,自己能够解决的立刻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上报上级部门,协同各方力量共同解决,让更多的群众能够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加深巩固党群干群鱼水关系。
为民服务,扮演好人民群众的“儿女”。一定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弄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视百姓为“父母”,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办事情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想想老百姓的感受,多想想老百姓的冷暖,多想想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应,设身处地为群众办实事。坚持以人民至上,始终把群众的意愿作为第一信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尽最大努力破解民生难题,帮助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唯努力锻炼自己挽起裤脚能耕作、伏案提笔能写作,拿起话筒能演说的能力,方能用“真本事”为人民办“真实事”。(陈觉)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