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评论

央媒公号评博士溺亡:异化的师生关系折射出高

时间:2019-08-25 08:27:59 阅读量:2 来源: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1月21日消息,近日,两则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新闻引发热议。一则是女博士罗茜茜在时隔10多年后,实名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多名女学生;另一则是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杨宝德溺亡,其女友发文声讨导师周某。虽然相关事实有待澄清,但令人唏嘘的悲剧不得不让人反思,今天的大学校园怎么了?
遭遇导师性侵、男博士溺亡,舆论之所以如此关注,固然有个案的极端性,但更多的恐怕是击中了“师生关系异化”这个难以言说的痛点,勾连起自己求学生涯中或多或少的记忆。辛辛苦苦考上研究生,却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互相不为难成为某些老师和学生间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学术研究中居然搞起人身依附、近亲繁殖的江湖门派做法……虽然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主流、优秀的高校教师是绝大部分,但少数师生关系异化的风气一旦蔓延,不仅污染高等教育的生态,更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教师和学生无疑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既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要求,也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属性。而师生关系的异化,有被迫的因素、也有自愿的选择,更有交易的考量。利用自己在教学培养中的主导权,让学生“做卫生、擦车、陪逛街、半夜陪聊”,打着各种旗号对女学生性骚扰,这些行为不仅是师德缺失,更触碰法律底线。然而,现实中也不乏一些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和老师的青睐,投其所好。师生权力义务界限的模糊、相互之间地位的不平等,深陷其中的学子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随波逐流,而沉默的大多数让个别老师有恃无恐。
由事实层面进入到观念层面,可以看到,异化的师生关系折射出当下高等教育的困境。近代西方教育制度建立在分工基础上,在不少国家教师只是众多普通职业的一种,师生之间更多是朋友关系。而中国在引入西方大学教育的同时,“师徒父子”的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几年前,一名历史系的学生在朋友圈发表不当言论,被自己导师开除师门,当时热议最多的一条就是,如何在尊师重道和批判怀疑之间取得平衡。不可否认,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但这种传统应当建立在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上、建立在“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大学精神中。
高等教育沾染的功利化倾向,也在加剧这种困境。去年,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李鹏在其导师张建雨参股的化工厂内遇安全事故死亡,“老师”成为“老板”、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以不许毕业进行要挟,被利益绑架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苦不堪言,更偏离了学术研究的初衷。现实中,当象牙塔多了功利的气质,师生关系也就会产生利益的依附。从这个意义上说,纠正跑偏的师生关系,不仅出于对教育生态的维护,更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发酵,引发众怒。陈小武被举报后,北航迅速调查核实,撤销其职务和教师资格,教育部也撤销了其“长江学者”的称号。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溺亡被报道后,相关单位也介入了调查。应当看到,事后的个案纠正不难,难的是通过长效机制来规范师生交往中的每一个行为,不让平庸之恶损害任何一个年轻学子的成长。据了解,教育部门正在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预防性搔扰的长效机制,走出了第一步,而未来真正从高等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的制度机制完善、以及教育观念的革新上下功夫,才能重塑教育育人的目的,让跑偏的师生关系回归到健康、和谐、正向激励的轨道上。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我要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删稿流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人员查询

版权声明:掌上时报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xhtv@163.com

中 国 掌 上 时 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0-2028 by www.zgzss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1973号-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34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93号


主办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诚信建设研究所
承运单位:讯点(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010-52192864
咨询热线:010-52192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