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爱警社会需要就是我的追求
时间:2025-04-14
来源: 本网
阅读量: 466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拥军爱警经验交流会是全方位弘扬雷锋精神,推动社会化拥军爱警工作,增强了军民、警民团结、营造了全社会尊崇军警良好氛围。活动中表彰了一批拥军爱警先进个人和示范企业,广西高济昌(继)被评为新时代拥军爱警公益人。

据悉,高济昌(继)长期热爱公益活动,南宁曰报发表《当好群众代言人》一文,记载他继续认真履行人民陪审员职责,在社区开展法律讲座,义务帮助困难职工,服务企业为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撰写《构建和谐人民陪审员制度》刊载广西人大杂志中,广西审判又转载,同时,高济昌在南宁偏远县镇法院调研过程中发现:民族地区受文化、风俗习惯等影响,在司法诉讼中存在语言能力制约陪审员功能发挥的现象,经过细致考察与思索后,仅以《民族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双语培训教育的思考》为例,该文发表在法制与经济2016年5期中,在实际应用中河池中院率先转载,取得良好社会效应,2017年第7期法制与经济刊载《本刊一篇论文引起关注并被广泛转载》,广西民族报分别在2016年11月25月和2016年11月30日以汉壮两种版本报道《30多家网站关注民族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双语培训教育》,2017年1月11日又以壮文版全文刊载《民族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双语培训教育的思考》,三月三杂志2017年6期在民族语文研究专号(20)期壮文和汉文版同时刊载,并在2019年5月20日公众号中刊载《赞:三月三杂志发的这篇论文持续受到关注》,南宁社会科学2016年2期(双学刊)刊载《民族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双语培训教育的思考》,2019年南宁工作研究4期刊载《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奋力开创首府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对该文给予点评,2018年广西民族语文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该文收入论文集并在大会交流得到广西民族大学蒙元耀教授点评等,这种持续刊载和转载得到社会回应,中国社科网汉壮两种版本转载,并给予报道《广西西乡塘区老科协会员人民陪审员论文壮文版引起社会关注》,随后文山壮族网和广西法官学院网等两种版本转载,此时《中国法学创新网》和《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在线》等汉文版转载,全国优秀陪审员联谊会以《致壮乡人民陪审员一封信》于2020年5月16日发表在中央国学报国学热点中,相继转载和持续转载为人民陪审员培训学习提出理论依据,目前青海双语培训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特色培训将呼喚民族地区与青海同行。同时论文《民族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双语培训教育的思考》壮文版得到社会好评,为了积累学习工作经验,全国优秀陪审员联谊会会长张兆强的建议,组装成册为民族地区人民陪审员学习而用,由西乡塘区法院和西乡塘老科协组织材料整理,全国优秀陪审员联谊会监制,现以电子版与读者见面,取得良好效果,成册后广西图书馆和南宁图书馆收藏。站在新的起点上,高济昌(继)坚定地表示将继续前进。又要规划进一步整合陪审员、老科协会员、五老宣讲员、法学会会员等各方资源,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深度合作,开展更多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拥军爱警活动。此次与南宁高新区公安分局政治处韦主任及张警官的深入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法治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韦主任分享的执法案例彰显了公安干警的使命担当,张警官解析的司法智慧展现了公平正义的温度。

我也向警官介绍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走进社区义务宣传法律,以案讲法。先后10多次随市老科协参加“法律进乡镇社区”等三下乡活动,到中尧路社区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讲解老年人权益法等,以进一步完善全社会营造敬老、养老、助老好氛围,又去华强街道在举办家风教育培训班中讲座、得到群众好评。把法律法规传递到广大民族地区,用法言和法语与法官共同深入开展“阳光执法”宣传活动,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用“趁热打铁”、“冷却处理”、“一气呵成”等形成合力,始终用热心和智慧让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满意。他们扎根基层的坚守、专业精进的追求和"群众事无小事"的服务理念,为我树立了鲜活的学习标杆。我作为新时代拥军爱警公益人,更应强化法治思维,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真理,又要脚踏实地服务民生,将法律知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责任担当。几次活动使我满怀期望,不忘领导的指引和关怀,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再通过讲座学习,多方吸取基层警官的家庭矛盾纠纷调解能力得和工作的技巧进一步提升自己爱民爱警拥军的本领,时刻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爱民爱警拥军和谐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余热能够团结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拥军爱警事业中来,为军人和警察群体提供更为坚实、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深化拥军爱警常态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