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的海风激荡文明的回响

时间:2025-07-15 来源: 掌上时报 阅读量: 101000
       掌上时报(赵永忠)世界航海日,笔者应邀到上海风光如画的崇明岛,共同见证“扬帆致远 文明互鉴”——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美术作品展开幕,并欣闻在崇明区委、区政府支持下,由上海郑桓公文化研究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将共同打造郑和下西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著名艺术家钟开天先生的500米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将落户该中心,真是可喜可贺,令人振奋。

       笔者曾长期在云南宣传文化系统工作,服务文艺家。钟开天先生历时13年创作的这幅全景再现郑和下西洋伟大历史的500米国画长卷,堪称史诗级旷世之作,其诞生全程,我有幸见证。钟先生以强烈的爱国情操,淡泊名利、自强不息、殚精竭虑,坚持艺术创新,矢志不移地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宏篇巨制《郑和下西洋》长卷。这位耄耋艺术家惊人的毅力,不畏艰辛的创作精神,我为之深深感动。

       这幅巨作,此前已经陆续在北京、天津、海口、儋州、深圳及香港等地巡展,每到一处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引起轰动,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最生动的艺术作品。

       此次,钟开天先生携此巨作应邀来到上海崇明,更具特殊意义。

       作为钟开天先生在原昆明军区工作的战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为钟开天先生80多岁高龄,以画笔续写历史荣光的壮举而振奋,也为这场展览能在崇明这片与海洋文明紧密相连的土地上绽放而荣光。在此,我要向著名艺术家钟开天先生致以最诚挚的祝贺!

       620年前,云南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扬帆启航,七下西洋,遍历亚非三十余国,开创了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以“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的战略眼光,将东方的丝绸、瓷器与和平理念带向世界,更以 “敢为天下先” 的开拓精神,成为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和标志性人物。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早已超越航海本身:它是中华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之光,郑和船队将 “四海一家”的天下观刻入了历史年轮;它是文化交流的永恒丰碑,船队带去的不仅是物质文明,更有儒家“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它是云南走出大山、连接世界的精神图腾,作为从云南走出的世界航海家,郑和激励着后世云南人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时代洪流。

       云南籍画家钟开天先生,选择以郑和下西洋为创作主题,正是看中了这段历史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密码。这幅《郑和下西洋》画卷,就是他倾注整整十三年心余年心血的巅峰之作。这幅作品的 “旷世”之处,体现在三个维度。

       首先,是艺术技法与历史叙事的完美融合。长卷以中国传统工笔重彩为基底,却突破了传统卷轴画的时空限制——长达500 米的篇幅中,郑和船队的磅礴阵容、沿途异域的风土人情、海洋气象的万千变化次第铺陈,画家既以细腻笔触勾勒船头的铁锚、船员的衣纹,还原历史细节,又以泼墨写意的手法表现惊涛骇浪、云蒸霞蔚,让画面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感染力。

       其次,是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辩证统一。为创作此卷,钟开天先生多次重走郑和航线,考察福建长乐太平港、江苏太仓刘家港等历史遗迹,查阅大量文献史料。画卷中,宝船的形制、船队的阵型、沿途国家的服饰、建筑,都经得起历史考据;同时,他又通过艺术想象,在暴风雨中的船队、与异域使节的会见等场景中注入戏剧张力,将600 多年前的航海史诗 “复活”在了画图上。

       其三,是个人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同频共振。作为云南人,钟开天先生对郑和的 “同乡情结”极为浓郁,让他的创作更具情感温度;作为军旅画家,他对 “国家疆域”“海洋主权”的理解深刻,让画卷超越了普通历史题材,升华为对民族精神的致敬。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到郑和作为航海家的果敢坚毅,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 “和平崛起” 的文化基因——这与当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时代主题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与美妙的呼应。

       各位朋友,站在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欣赏钟开天先生的画作,不仅是为了回望过去,更是为了汲取面向未来的力量。

       钟开天的创作启示我们: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扎根历史沃土,回应时代命题。当我们用画笔、用文字、用镜头去书写民族的精神史诗,艺术才能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这场展览提示我们: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永恒动力。从郑和下西洋到今天的 “一带一路”,从云南到上海,再到更广阔的世界,唯有开放合作,才能让文化的活水长流。

       最后,我想以钟开天先生在创作手记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画郑和,不仅是画一个人、一支船队,更是画一个民族的勇气与胸怀。当我们站在海边,听见的不只是海浪声,还有历史对未来的召唤。”

       愿崇明的海风,能将郑和精神与艺术之美带向更远的远方;愿郑和精神与时代艺术在崇明的海风中,激荡出更辽阔的文明回响!
文/图:郑明(云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文联原书记主席郑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