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传统智慧力量 筑牢文化强国根基——多维度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时间:2025-04-21
来源: 掌上时报
阅读量: 36
文图 郭海鹏 丁一芝
2025年4月19日至20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中和艺术空间举办了本年度首场《群书治要》公益讲习会,吸引社会各界贤达320余人参会。本次讲习会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徐佳佳主持。

专题报告环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余莉教授作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的精彩讲座,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当代价值。刘教授指出,“传统”指善道有统、源远流长;“文化”是以文艺形式变化人的气质,重在身体力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依教奉行的力量才能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一体之仁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是政治与教育合一的政教体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讲师邢梦潺博士的报告主题为《〈群书治要〉中的人伦智慧》,以“各正其位、闲邪存诚”为核心诠说五伦之道,从圣贤经典中探寻成就幸福人生的密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崔欣围绕为什么祭祀、什么是祭祀以及如何祭祀三部分,以《大礼贵祭祀,报恩得福祉》为题进行分享,引导大家深入理解祭祀为修身之基、入道之门。中国佛学院讲师谷文国博士从整合尊德性与道问学、即知识与修行两者的视角,从十重维度阐释“中和位育”的智慧之道,以便更好地使人因材而笃,契入传统文化穷理尽性、安身立命之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罗嘉羽以《传统文化中的选择智慧》为题,从外择与内择两方面剖析选择智慧,指出外择的机遇与良缘皆基于内择的德行修养,人生的所有抉择归根到底就在于择念。剑桥大学博士、博士后聂菲璘以《论语·述而篇》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章为儒家之学的总纲,提出道是体、德是相、仁艺是用,由体达用,用不离体,是圆满成就圣贤的人生路径。


孔书记对为期两天的讲习会做总结发言。她指出,讲习会对个人、社会及民族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推动了传统文化的通俗化、生活化、公益化及全球化,切实解决了与会者诸多实际问题。孔书记期许大家做好学思悟行,不断增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夫,为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