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夜行侠”:大别山里奔跑追梦
沪汉蓉东西部快速大通道合武高铁,穿越安徽金寨县境内的大别山。猪年春运,这里每天有180多列客车飞驶而过。在那儿的深山里有个墩义堂小站,还有一群“夜行侠”,外人知之甚少。
春运,旅客流动“大迁徙”,客车开行密度加大,线路安全养护的任务加重。由合肥工务、电务、供电等4家单位组成的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负责11座隧道、22座桥梁、78公里的上下行线路、信号、接触网设备的养护维修。工区有72名职工值守。这群“冬夜不归”的年轻人扎根大山里,为了万家团圆,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护卫合武高铁大通道的平安畅通。
1月25日,凌晨1点,墩义堂站8号道岔养护点,气温零下5摄氏度。“哒……哒……哒……”铁路线上机械养护作业的声音在大别山中回响。夜间,工务、电务技术人员联手对8号道岔进行联合检修作业。33岁的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工长李卫,戴着头灯,拿着道尺,俯下身子,口中呼出了“白气”,弯腰半跪在冰冷的钢轨间检查道岔区域钢轨的几何尺寸和结构。
合肥电务段技术人员夜间对线路道岔区域信号设备保养维修,保障春运铁路线安全畅通。(陆应果摄)
夜间,在寒风中露天作业,李工长的双手冻得伸曲有些不灵活。“以前,线路养护工人们挥舞着铁镐、钢叉。时代不同了,高铁线路养护作业的标准非常精细,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带手套会影响精准度。”李卫较真地说,钢轨的几何尺寸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春运列车密度大,钢轨几何尺寸易变化,检查钢轨道的几何尺寸和结构状态需要精细、精细、再精细。
“1毫米的宽度,就像手指甲厚度,尽管有精密的仪器,但稍不谨慎仍会看‘走眼’,出现误差,必须要弯腰半跪利用头灯光线贴近钢轨观察测量,既要靠技术绝活,还要有耐心和责任心。”维修工区线路班长李永辉,边作业边说,一般情况下,晚上4个小时的作业要检查6公里线路,每走三步就要弯腰测量一次,一个维修“天窗”点结束,至少要弯腰上千次,作业结束常常腰都直不起来。
深山里的铁道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夜行侠”夜里上线喝水有点“烦”。无奈,这群“夜行侠”只得随身携带保温杯。
合肥电务段技术人员夜间对道岔区域信号设备保养维修,合力保障春运铁路线安全畅通。(陆应果摄)
负责信号设备检修的电务工长李江帆,喝了口水,搓了搓手:“今夜这个作业点还不是很冷,要是在前面76米高的洗马河大桥上作业,风像刀子似的在脸上刮,有时作业结束,能看见衣服里的热气往外冒。”
行山路,吹冷风,熬长夜,这成了坚守墩义堂“夜行侠”的常态。墩义堂维修作业“天窗”点一般是凌晨0点至4点。遗憾的是,长年累月的夜班,他们在生活作息时间上与常人不同。李江帆的家在800公里以外的河南灵宝,已经在墩义堂维修工区坚守8个春节。儿子从1岁到4岁,只有一年陪伴在家人身边过年。
说起工区里“夜行侠”们与家人团聚的话题,李江帆有些哽咽:“我回家团圆了,那就有其他人回不了家,检修的活儿总要有人干。”随后,他转换了话题:“不过,现在科技发达了,现场作业条件比过去好了很多,线路安全质量更有保障了。以前,清点作业工具是数一遍找一圈,现在是新武器,采用智能监控、工具电子扫描清点工具了。”
凌晨3点50分,李江帆使用工具清点仪对准工具上的芯片进行电子清点,在确认带出工具全部收好后,这群“夜行侠”沿着盘山路,翻山越岭,平安收工返程。
山路弯弯曲曲,出行有些不便。常年坚守在大山里护卫钢铁大动脉,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是考验和磨练。
合肥工务段技术人员夜间在合武高铁对线路进行安全检查和养护,保障春运铁路线安全畅通。(金正祥摄)
今年30岁的电务副工长何晨,他大学毕业第二年就到了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7个春夏秋冬,风雪、黑夜,没有吓退他坚守墩义堂的决心。
何晨老家在江西抚州,休班回家来去一路不轻松,需几经周折。每次回家,他从墩义堂综合维修工区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出发,路上需转2次高铁,换乘4次公交车,单程要花费十多个小时。
“春运前夕,我回来没等到公交车,只得靠脚力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抵达工区,没有坐上公交车已经习惯了,错过公交车点就当晚间锻炼身体啦。”小伙子笑嘻嘻地说,我们年轻人在这里奔跑追梦,有苦也有甜。
春运,一列列客车从大别山里平安驶过,这群“夜行侠”虽有艰辛,但感觉是快乐的,所有辛劳都伴随着呼啸而过的列车声烟消云散。(陆应果 席静玉)
-
无相关信息
热度排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