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铃M卡诞生记!听工程师们的故事

时间:2021-12-27 来源: 中国汽车报 阅读量: 1268

奥铃M卡,这个此前从未提起的名字,如今以高颜值横空出世。这是怎样的一辆货车?蕴含了怎样的情怀?接下来的5个关于工程师的故事,带您抢先看。

01:顺便结了个婚

她叫李小玲,是市场与商品规划部的一员。她与公司十几个人,分成3支队伍,跑了包括东北极寒、中原枢纽、西南山区、南部重镇在内的十多个城市做用户调研。都说旅行是为了遇见最美的风景,但在她的旅行里,没有风景,只有场景。上山下乡钻地库,菜场货场物流园,即便去了地摊大集也顾不上看商品,眼里永远是市场上的那些货车和开货车的人。

整整四个月时间,她只休过一天假,因为那天是她的婚礼。“中午喜酒喝完,下午就换上工装,继续去上班,算是上班之余顺便结了个婚。”她如此评价到。不过这样的付出,换来的是最真实最完整的用户需求,为满足30多个细分场景的奥铃M卡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蒂芙尼蓝

他叫刘晶,造型设计师。“从来没有一款车因为颜值引发围观,但奥铃M卡就做到了。全新的设计风格,搭配高端奢侈品的配色,M卡在全车间一亮相就引发巨大轰动,很多人隔着几个厂区也一定要过来亲眼看看。看过的人都十分感慨,说奥铃在时尚气质这一块确实是拿捏的死死的。”

刘晶所说的高端奢侈品颜色指的是奥铃M卡的主打色——蒂芙尼蓝。受疫情和经济下行的世界大环境影响,人们从激进的生活状态走向慢生活,开始重新对生活与未来进行思考。这也促使奥铃M卡配色从高饱和度的色彩向低饱和度的色彩转变,强调清新柔和的理念,更具亲近和舒适感。

03:隔着屏幕的手

他叫孙晓天,内饰开发负责人。出差看实车,回公司做调整,是他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自2020年疫情以来,他们的差旅就时常受到影响。“有些人出不去,有些人一出去就短时间回不来。无奈之下,身处两地的工程师们开始对着屏幕隔空视频,屏幕这头的人用手感知每一处缝隙、圆角的变化,再转化成语言说给屏幕另一头的人听,两群人仿佛在共用一双手,在其他部门的人眼里,这个场景有点莫名的喜感。”

即便是在这种种不便之下,奥铃M卡依然创造了高超的内饰水准,每一个间隙、圆角都做到了精细打磨,即使是精致感知专家到最后也挑不出一丝问题,这也正是奥铃匠心精神的最好体现。

04:指标太高了

她叫李冬梅,整车项目负责人。最初她以为奥铃M卡是沿用同平台车型做改款,难度不大,但真正接到性能指标要求的那一刻,她蒙了。“一级指标300多项,二级指标1000多项,无论是数量还是难度都要比同平台车型高出30%以上。”此刻,她才真正感受到奥铃M卡的份量。

挑战极大,但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二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和团队开启了艰苦卓绝的研发。100多人的研发团队,没日没夜没周末,一次次优化,一次次推倒重来,历时28个月,终于按时完成了全项指标。李冬梅回忆说,“我很多时候都是晚上11点之后才离开办公室,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没在这个项目中垮掉”。

05:30mm

他叫侯洪涛,整车总工。为了便于装卸货,奥铃M卡要求货台高度在原来福田小卡的基础上再降低30mm。“这个数据看似不大,但内行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巨大挑战。货台总高度原本就不足1米,再降高度已经相当于从97分向100分的冲刺。另外,这一微小的改动,会带来轮胎跳动量的极大变化,直接影响整车可靠性。”对于数据,何洪涛总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

为了寻求货台高度与轮胎可靠性之间的最佳数据,他带领团队用不同高度对在各种路况的可靠性进行反复验证,最终他做到了!货台高度降低30mm,已经趋近临界值。

奥铃M卡的研发团队,是一支特战队,模块主管平均年龄29岁,都是顶尖名校的高材生,荣获过北京科学技术进步奖,为了这个项目,他们走出舒适的办公楼里,穿梭在市场郊巷,奔波于车间厂房。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奥铃M卡诞生的艰辛,也让我们对车辆倍感期待。相信奥铃M卡的真正亮相,一定会让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相关阅读